你怎么了?”王贵发现元曜的异状,问道。元曜回过神来,道:“没事。可能小生眼花了,刚才好像看见篱笆那边站着一个穿皂衣的男子。”王贵的脸色倏地变了,道:“元少郎君,你也看见了?!”朱墨的脸色也变了,道:“啊!鬼,鬼又出现了!”看见王贵、朱墨的反应,元曜奇道:“欸?什么?”王贵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元曜跟前,他望了一眼菊花丛,欲言又止。最后,他还是开口了,道:“元少郎君看见的……恐怕是鬼……”
“鬼?!”元曜吓了一跳。王贵苦着脸道:“这鬼是这几天才出现的,好像还是一个读书人。他一般深夜出现,一出现就和郎君在书房里谈书论道,天亮才离去。白天偶尔能在柳树下,菊花边看见他,但一眨眼又不见了。”朱墨也苦着脸道:“这鬼自称姓陶,我听公子叫他五柳先生。公子很喜欢他,把他视作知己。虽说这鬼看上去没有恶意,谈吐也十分得体,但终归让人觉得害怕。”王贵也道:“人鬼殊途,相交不是好事。一想起郎君和鬼来往,老朽就觉得愧对把郎君交给老朽照顾的老夫人。老朽劝郎君不要和鬼交往,郎君却责怪老朽侮辱他的朋友,还要老朽不要干涉他。老朽只是一个仆人,也不能多说什么。元少郎君,你去劝一劝郎君,让他不要再和鬼来往了。”“姓陶……五柳先生……”元曜又一次张大了嘴,王维遇见陶渊明的鬼魂了?!刚才,站在菊花丛边的男子是陶渊明?就在元曜吃惊,王贵叹气的时候,王维午睡醒来,穿着一身宽松的长袍走了出来。他打了一个呵欠,伸了一个懒腰,吟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元曜笑道:“几日不见,摩诘又得了两句桃源诗。”王维这才看见元曜,他有些意外,也有些高兴,道:“轩之,你怎么来了?朱墨,有客来了,你怎么不叫醒我?”元曜笑道:“小生也没有急事,所以没让朱墨去吵醒摩诘。”元曜来访,让王维十分高兴,他拉了元曜去书房,道:“轩之来得正好,我有几首新诗正想找人指点。”元曜笑道:“指点不敢当,小生愿拜读一二。”王维带元曜来到了他的书房。这是一间简单雅致的房间,门朝院落,光线明亮。一方胡桃木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墨正是桃核墨。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两幅书法字帖,靠墙的书架上堆着一些竹简和书册。轩窗下放着一个莲花形状的青铜香炉,香炉中溢出一缕缕清雅的水沉香。王维和元曜席地而坐,王维翻出最近新写的几首诗给元曜品评。元曜读了,夸赞了几句。元曜问王维道:“摩诘,桃花源那首诗写得怎么样了?”王维摇头,道:“还未写完。”元曜又问道:“听说,摩诘最近在和一位鬼友交往?”王维笑了,兴奋地道:“没错。轩之猜猜他是谁。”元曜道:“听说,摩诘叫他五柳先生。他不会是写桃花源的陶渊明吧?”王维神秘一笑:“轩之猜对了,这位鬼兄就是陶渊明。他晚上会来,我将他介绍给轩之认识。”“他真是五柳先生的鬼魂?”元曜吃惊。王维道:“千真万确。”“摩诘,你是怎么遇见他的?”王维拿起桌案上的桃核墨,道:“陶先生栖身在这一方桃核墨中。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前天晚上,我坐在这里磨桃核墨,准备写桃花源的诗。我脑中想着桃花源,口里念着五柳先生,他就出现了。陶先生高洁端方,学识渊博,是世间难寻的良师益友。我与他一见如故,彼此十分投缘。”元曜道:“能够得到一位知音,即使是非人,也是幸事。”今天无法回城,元曜就留宿在王维的别院中。弦月升起,灯火如豆,山野的晚上有些寒冷,王维和元曜生了一炉火,坐在书房中温酒闲谈。元曜捧着一杯温酒,心中有感,吟了一首诗:“夜闻更漏缺,风送芦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