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驳斥,这些钱还不够塞牙缝,如果让别的国家知道了,少不了我们提高军费要搞军备竞赛的把柄。
在户部、刑部、礼部友情支持下,钟工部动用廷杖,着实杖打支持兵部的御史,但改变不了声势,虽然首辅爱才心切,勉强通过,但天子真心觉得工部做得过分了,奏事未通过。
杨首辅圣眷顿减,钟工部圣眷达到低谷,郭兵部仗义执言有功,圣眷昌隆。
首辅圣眷因此事大幅度减少还有一个说法,牵涉到曹礼部。
礼部尚书与皇上打赌,首先表态自己是支持派的,如果首辅否决这个议案,那么自己自甘认输,送皇上佳人一名。然而首辅支持,皇上没能得到佳人,所以否决提案。
结合两年的行为,大家一致断定,曹礼部支持谁,谁就一定会失败。
建武三年七月
工部值守期间,人浮于事,发起裁汰冗事运动。户部推举工部:“谁值班谁搞定”,工部、兵部推举刑部“荀令君知人善任,必能选得循吏”,于是荀令君推荐了吏部尚书:“此乃司马尚书分内之事,推辞不得。”,礼部附议,司马吏部当仁不让,主持大局。
司马吏部方案出台:寒门士族纷纷拔擢,削弱皇亲国戚在朝标签。
夏侯户部第一个跳起来反对:“咱们陪太祖武皇帝打过江山,要点小官怎么了?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不让干了?”
司马吏部一脸肃穆,拿出一份材料:“听说令堂已经亡故,你为何不回家守孝呢?”于是夏侯户部只得气呼呼的离开朝堂,收拾行李,回谯县守孝。
曹礼部同样表达担忧:“我艹,他这样逼着我不得不反对你,是不是就能让你的方案通过?司马大人好心机啊!”
刑部尚书刚要发言,司马吏部立刻变脸:“你推荐我主持大局,就别怪我执法公正了,来人呐,这个御史要反对我,先打一顿屁股再说。”
铁腕之下,首辅觉得后背发凉,大开绿灯。荀刑部与曹礼部决定联合造假,荀刑部送佳人一名,曹礼部贿赂司礼监执笔太监,改变批红结果。
万万没想到,执笔太监畏惧司马吏部,竟然批准人员调动方案。
朝野上下一心,又是吏部分内职责,此次裁汰冗员十分完美的执行下去。
国运转圜,龙心大悦,盖应司马之功。首辅圣眷回暖,司马吏部圣眷飙涨,仍不忘报答曹礼部:“曹尚书所提到的不足,某也考虑进执行的注意事项之中,多亏了他才得以顺利进行,请圣上明察”
曹礼部愧受恩典。
******第二年大家还是想把事情做好的,没有太扯后腿******
建武三年
钟工部自觉无功于国家,告假一年,回乡反省,皇上准奏,是年,国家平稳运行,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然而这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建武四年
荀刑部再次恳请大赦天下,因前车之鉴,朝中纷纷反对,就连曹礼部也打算打破诅咒,反对荀刑部。
荀刑部大怒,亲自监督廷杖过程,太监们不敢怠慢,把所有反对者都给打出血才肯罢休。司马吏部也不是省油的灯,挟余威,叉着腰,也对支持者发动廷杖。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左边站着荀令君,右边站着两腿豺狼,陪着两尊大佛执行廷杖。
【九千岁亲自监刑,孩儿们都拿出些本事来,给咱家用心打】
杨首辅眼看收不住场面,掐指一算赶紧让夏侯户部夺情回朝主持大局。夏侯户部跟曹礼部了解一下情况后觉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