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多给了他二两银子:“这胳膊,怎么没的?”
“回万岁爷,去年建奴入寇,小的跟随孙总镇出援关外……”年轻兵低声道。
朱由检拍拍他肩膀:“好汉子!朕记下了,往后绝不亏待伤残将士!”
就这么着,崇祯、魏忠贤、张惟贤、朱纯臣四人分站四辆银车,一一给蓟镇兵卒发饷。每人先发一两,遇到特别困难的,崇祯就多给几两。三个时辰过去,日头已经偏西,总算发完了最后一个人的饷银。
崇祯站在银车上,环视校场。拿到饷银的士兵们脸上总算有了血色,有人捧着银子又哭又笑,有人跪地上不停磕头。他深吸一口气,高声说:
“蓟镇的将士们!朕刚登基,百废待兴,朝廷实在没银子,这次只能给蓟镇的弟兄们一人先发一两银子……这只是今年的头一笔,今日在此立誓,朝廷年内一定把欠饷一文不少地补上!从明年起,蓟镇跟辽镇一样,满粮满饷!朕说到做到!”
这话一出,张惟贤、朱纯臣和魏忠贤都微微皱眉——这承诺,国库咋扛得住?大明可不光辽镇、莲镇,还有九边十三镇呢……
唯有孙祖寿泪流满面,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代蓟镇十万将士,叩谢天恩!”三万兵卒再次山呼万岁,声震云霄。
发完饷,王应豸和祖大寿战战兢兢前来请罪。崇祯冷冷扫了二人一眼,沉声道:
“王应豸!你身为巡抚,不想着安抚将士,反倒动不动调兵弹压,自己人杀自己人,该当何罪?”
王应豸扑通跪倒:“臣知罪!臣知罪!”
“朕念你上任不久,朝廷确实欠饷,姑且免你死罪。”崇祯一挥手,“即刻革去巡抚之职,回京听参!”
这王应豸要是搁上上一世的崇祯手里,肯定下诏狱了。但如今的崇祯不会这么干,他上一世不是天家骄子,而是劳动人民出身,靠着自己聪明刻苦,又得高人赏识,才一步步爬上去的。他知道为官不易,更晓得上位者起码要讲道理,要厚道,不然下面人没法干活。
王应豸如蒙大赦,连连磕头:“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朱由检又看向祖大寿,脸色稍缓:“祖将军奉命行事,朕不怪你。但今日这事,你也不够厚道啊。”
祖大寿额头抵地:“臣知罪!”
崇祯上前扶起他,握着他手说:“蓟、辽一家,大伙要团结。这么着,你辽镇出些粮食,请蓟镇的兄弟们好好吃几天饱饭。往后建奴打辽镇,朕就带蓟镇的兄弟来救你,如何啊?”
祖大寿一愣,他万万没想到皇帝这么通达,能跟他说这话,随即反应过来,忙道:“臣遵旨!臣这就叫人送粮来!”
崇祯点点头,笑道:“祖卿,朕听说你麾下有个勇士叫黄得功,号黄闯子,这次可来三屯营了?”
祖大寿愣了一下,马上回道:“禀陛下,黄得功没跟来,要是陛下身边缺人手,臣这就叫人把他喊来,为陛下驱使。”
朱由检笑着摇头,一脸和气:“不急,不急,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日头西沉,晚霞染红了蓟州的天。校场上,蓟镇兵卒们捧着刚领到的饷银,脸上总算有了笑模样。崇祯望着这景象,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才刚开始。大明有九边十三镇……十三镇的欠饷少说几百万两!
而大明的太仓加内帑,一年能进账的银子恐怕就六百多万……崇祯朝头十七年又是小冰河期最厉害的时候,没一年风调雨顺。他这个皇帝欠九边的债,怕是难还清了。
崇祯苦苦一笑:原来朕就是个欠一屁股债还不了的“明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