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什么吗?他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
艾琳娜答:“他……没什么表情,和平时一样。我们在楼梯转角碰到,他问我穿这么少冷不冷,我以为那就是一句寒暄的客套话而已。不过我也感觉到,在这样没有人的地方和男老师聊天有些不妥,所以我打完招呼就继续下楼了。”
米博彦:“他呢?”
艾琳娜:“他拉住了我。告诉我一个女孩子独自走回去不安全。我有点怀疑,觉得他可能是真的关心学生,也可能是在想什么不好的事……”
米博彦道:“你已经警觉了。”
“是的。”艾琳娜道:“他一直拉着我的胳膊,我心里有点慌,但还是镇定下来向他解释,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他听完就立刻松手了。”
米博彦道:“他一开始没有强迫你?”
艾琳娜摇头,“没有。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可能多虑了,把老师想得太坏,我觉得自己这样随意揣测别人很不好,想和他解释,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听了我的拒绝脸色很不好,我以为他是生气了,就和课堂上骂我们的样子一模一样。”
米博彦道:“所以你帮他提东西是出于愧疚感,是吗?”
“是。”艾琳娜:“我觉得我错怪他了,只能帮他做点事来弥补。那些东西是我们课上设计的汽车模型作品,装了足足三个袋子。当时,他的那些要求似乎都很合理。”
米博彦想了想,问:“你觉得一个人可不可以提前预料到必然发生的风险?”
艾琳娜想了想:“直觉?也许可以。”
“不确定?”米博彦笑,“也就是说直觉并不能保证每次都百分百命中对吗?”
艾琳娜妥协:“对。”
米博彦一手撑着下巴:“那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提前被预料到的?”
“我觉得……”
艾琳娜顿道:“应该说可以为预防风险提前做些准备,但如果需要精确到时间地点,会很困难。抛开我接触到的一些刑事案件不谈,普通生活里的危险要想预测,至少要保证某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比如事件发生在当事人认知范围之内、或者提前了解到了内部信息等等。”
“有道理。”米博彦赞同道:“如果一件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也许我们可以在当下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完全预料做到很难。
那你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预料的吗?”
艾琳娜道:“需要很了解那个人才行,不过就算两个人很熟,也不可能预料到一个人所有的心理和行为。”
“你了解你的老师吗?”
“不了解。”
米博彦:“可是你刚才不是说,如果不跟他走,不帮他搬东西就会避免那件事情发生了吗?”
艾琳娜愣住:“我……”
“老师当时的行为很正常,你出于愧疚为他搬东西的补偿心理也很正常。可是你现在要求当时的自己要对他之后的行为有精准的预测,是这样吗?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结果,然后基于这样的结果去驳斥当时的行为。但是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那一刻的你是无法预料到现在呈现出来的结果的。
很简单的逻辑吧,就像你刚才所说得那样,人没有办法在一个完全正常的情境之下,不凭靠任何条件信息去预测一个本就不了解的陌生人的心理行为的。”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认知重建环节中的一种常用治疗技术。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与青年的问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