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他迫切地需要在身边需要一个能够认同他想法的人,来填补丢失在外人身上的自尊。
于是,孩子成了他的最佳人选。
他不仅要程绪认可他,还要程绪与他同仇敌忾。他没有作为人的基本的界限感,也没有意识到程绪与他根本就是两个独立而又不同的个体。
在此基础之上,他后续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很好的解释。向孩子传递他对妻子的恨意,将孩子与周围的亲戚、朋友隔离,最后两人合为一体,同吃同住,同哭同笑,真正变成精神和心理上的“连体人。”
值得庆幸的是,程绪及时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不正确,他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以往的观念被打碎而又暂时无法完全脱离的纠结。
米博彦道:“你觉得自己不正常,所以就尽量减少和朋友接触,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
“嗯。”程绪道:“至少在家我很安全。”
米博彦:“哪怕会受到爸爸的责骂?”
程绪犹豫了片刻,道:“……是,哪怕他骂我打我,我也觉得家里比较安全。因为出去的话,会被人嘲笑,可是在家里没有人能看到我是什么样子。况且……
他也不是每天都会生气,他也有好的时候。他好的时候,对我还不错。”
这样前后矛盾的叙述让米博彦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
程绪恨父亲,可是他同时也渴望得到爱。正如他所说,家是安全的。哪怕在这样的家庭里充斥着辱骂与殴打,但只要还残存着那一点父爱,他也愿意像飞蛾扑火般陷在这里,无法自拔。
这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在他后来的生活中找到了最好的映射--b-。
象征着权威、神圣而不可侵犯,作为主人,他说的话便要像圣旨一般去遵从、去执行;b作为处于权势之下的臣服者,只要他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去完成主人交代的各项任务,便可以得到奖励:安全爱、家的温暖以及……爱情。
程绪在这个游戏中完全投射了他与他父亲的相处模式,这种只有臣服于别人才能得到爱的施舍的模式是父亲多年教给他的,而今他又不断重复着这种模式,渴望从他的主人那里得到爱。
但是心底那个渴望摆脱束缚,渴望独立自由的程绪又会时不时将多年在家庭生活中积攒下的愤怒发泄出来,没有办法向着父亲发泄,那便只能向着他的主人发泄。
最终就造成了他口中所谓的‘b-游戏中产生的不适心理’”。
米博彦想了想,复又开口:“我很欣慰看到你对于生活里的正确态度,能够自己摸索到现在这个程度。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变化的临界点上。”
程绪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
米博彦道:“我们已经探到了正确的边缘,但是还没能完全摆脱以前那些想法的束缚。但是也不必太过心急,我只是想告诉你,你很正常,不过是受了环境的影响而已,这些影响随着你离家以及我们日后深入的交流都会慢慢减弱,你要相信你自己……”
“嗡嗡……”
桌上手机震动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交谈。程绪抱歉地笑了笑,划开手机屏幕,主人的一条信息蹦了出来:
【咨询得怎么样了,晚上回来吃饭吧,就只是吃饭,我想和你谈谈。
--喻川】
程绪笑了笑,赶忙回复了几个字。然后缓缓站起身来,“博士,他在叫我了。我得赶快回去,今天谢谢你开导我。”
米博彦送他出门:“不客气,下次方便的话叫他一起来吧,毕竟是你们两个之间的事,让他也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