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北京,几场秋雨过后,路旁的杨柳,虽枝叶茂盛,但已略显枯黄。4日下午4时10分,一辆汽车由西郊机场飞速地直奔西直门大街,大街上熙熙攘攘,一派节日的和平景象。旧式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穿来穿去忙个不停。
彭德怀从车内注视着街道两旁的机关、学校门楼上的大幅标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他感慨地说:“咱们的新中国已经满一周岁了。新中国的诞生真不容易呀!这千千万万的生命换来的!这是我们党奋斗了几十年才取得的成果。”听了彭德怀的话,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李树槐也说:“是呀!去年10月1日,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广场人山人海热烈沸腾,中央和各大区的领导人差不多都来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了,可惜你没有亲眼看到当时欢乐的场面。”
彭德怀若有所思他说:“去年新中国成立时,我正在甘肃武威指挥部队进军新疆哩!不是不想来,而是前线离不开呀!”
汽车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西四牌楼,很快就进入中南海的西门,然后汽车停在“丰泽园”
门前,彭德怀急忙下车,随李树槐向后院的颐年堂走去。
当他来到颐年堂前时,周恩来总理首先迎来与彭德怀握手。周恩来解释说:“彭总,会议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局会议定得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搞得你很紧张吧?吃过午饭了吗?”“吃过了。”彭德怀一边回答一边随周恩来进入会议厅。
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们见彭德怀赶来参加会议,都站起来和他握手。
发话道:“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大家正在发表意见,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观点。”
彭德怀坐定之后,猛然发现会议气氛很严肃,包括和他同舟共济,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几十年的朱总司令见了他也没说几句话,有的同志更是只握手不说话,使他立刻感到这是一次不寻常的政治局会议。由于他来京前,满脑子里装的是如何建设开发大西北的经济问题,对中央召开这祥的紧急会议,思想上并无准备,所以他只好侧耳静听。从几个同志的发言中,他才知道对出兵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些不同意见,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不出兵,共同的理由是:(1)我国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摧残,战争创伤急待恢复,而财政又十分困难;(2)国内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和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约有10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尚急待肃清;(3)广大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新建的政权也还不巩固;(4)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的装备,更无制空权和制海权;(5)由于长期战争的艰苦生活,有些干部和战士产生了和平厌战思想情绪,等等。多加会议的大多数同志认为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困难重重,出兵问题应慎重从事,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这次会议的情况时写道:“总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听完与会者的讨论后,对我国是否应该出兵援朝问题,在会议最后讲了以下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因为彭德怀是在会议开了两小时后才赶到会场,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对这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他也就没有轻易发言表态。
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委托来到彭德怀下榻的北京饭店。他和彭德怀两人在房间交谈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