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土地(3 / 4)

小说:大唐 作者:荆柯守

论,你等何人?敢于为宇宙立神?这些存在,又和普通百姓信徒何干?又和你等何干?你教中有它,有何用心?是不是想凌驾于我等之上,想神权高于帝权啊?”

“这些太多了,还有,《真灵位业图》中把上清派创始人列入了第二神阶,而灵宝派创始人位于第三神阶,天师道创始人居于第四神阶。这反映了作为上清派道士的陶弘景的立场,你自己思寻,这又何益之有,我只说三个,第一,大道无神,第二,神是神,仙是仙,神有大教,仙不假外求,又何必有教?你要传教,先把神仙分开再说,第三,切忌不要以你道家先贤为天为帝,凌驾一切,更不可觉得你祖上是天帝天官,因此应有神权,惹得王者动怒。”

“天和道的关系,神和仙的关系,天和神仙的关系,这些,你弄明白再说,不过,眼下,你如愿意,先帮我立土地再说。”

“立土地?”

“正是,立教先立根基,你先把土地立起来吧,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且人出于土,又归于土,是故祭祀,礼记上祭法就明确所说,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以一县之地,为一土地正神,建神殿,以福下民,以佑一方,你如有法,多取大灵而为之,以为感应。”

“我现在有八县,你先建八个土地庙来,并且派得人去管理,我发给教碟,你先以此教化百姓了再说。”

“每年二月初二,我当组织当地官府和百姓,到土地庙烧香奉祀。”

“又在郡城之中,建城隍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职权类比土地,只是更大,祭祀时,只称某郡城隍之神,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我现在有二郡,你可建之。”

“日后百姓出生,到土地或者城隍注阴册,又到官府注阳册,死后到官府注消阳册,又到土地或者城隍再注阴册,上香焚籍以入地府,结婚入葬,也当派庙中祭祀上前主持,当可大兴其教。”

“战死之英灵,于战死当地县中土地神侧殿,或者家乡土地神侧殿供奉,以什为单位,立于香牌,刻有姓名,你可称之,他们死后为土地阴兵,同佑于乡土,使战死者永为祭祀。”

“你等修炼之士,因此平时可主持土地或者城隍庙的祭祀,阴佑地方而得阴德,也可获得香火供奉,我想,自然衣食无忧专心修炼了,这也是一方福土,这样一来,地、财、法、侣,都可有之,只是不可轻易行符咒之法,违者必罚。”

“天下上千县,我如得天下,也可建立土地庙上千,每庙有正祭一人,副祭二人,助祭五人,各有教碟,也可养你道家入门修炼者万人,并且亲近乡里,如天下有可择弟子,也可第一时间发觉,如何?”

孔道茂听了,顿时心中大动,想了想,又说着:“此事甚大,还请吾多考虑。”

“那好,你考虑吧,什么时候考虑好,给我一个答复。”

这个时代的道士,其实多半是不甘寂寞,也幸亏这时,道教其实形成不久,还处于原始状态,不比以后积重难返,盘根错节,直接可以在源头上清理。

一神教的路子既然不走,那多神教也未必逊色,关键是必须把土地崇拜,祖先崇拜,阴司崇拜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国之大事,或祭或战,直到日后又由儒家分出礼来,但是这个“祭和战”,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一个民族有无礼数,其实不在根本,根本就是于,一个民族有没有尚武精神,民族的信仰是不是稳定,这才是文明的核心所在,失去了尚武精神,失去了自己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von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